《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12-01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1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2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3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4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5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6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7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8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9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10

《《上图书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1.08 MB,总共有21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1页
  • 1.08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上图书馆王佐良学习目标1.了解王佐良及其文学成就;2.理解文章中上图书馆之乐的内涵;3.把握四次上图书馆的异同;4.欣赏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以及对知识的崇敬。了解作者—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写作背景王佐良在武昌就读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随后南迁,进入西南联大,19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作者在文中主要记述了这段期间的读书经历。题目解说“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思考1: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明确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思考2:《上图书馆》一文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的。公书林:1929-1935年清华图书馆:1935-1946年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1947-1949年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1947-1949年思考3:“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铺垫。收获:①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②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思考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实的世界”指什么?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思考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思考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经典的句子台词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这个覆盖众生的穹顶,这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色火球点燃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作者由上图书馆的经历,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借莎士比亚的话赞美了人类的伟大,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对人类的赞美,也是作者对图书馆的赞美,更是对知识的赞美和崇敬。升华文章主题。思考7: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思考8:四次上图书馆环境、阅读内容、情感的对比•环境•公书林:宽敞,舒服,环境优雅,馆外一片绿色,馆内优雅整洁。•清华图书馆: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新建的第三阅览室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华美的建筑,照明相当差。古书被链子锁在书架上。•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高耸的大圆顶。思考8:四次上图书馆环境、阅读内容、情感的对比•阅读内容•公书林:许多英文小说,许多英文杂志。•清华图书馆: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古本。•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情感•公书林:愉快,高兴。•清华图书馆:温情。•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很不平静,最后两个月,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豁然开朗。•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惊叹。本文主旨•《上图书馆》讲述作者四次上图书馆之乐,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从图书馆的环境,到阅读内容,还有情感,都一一描述。最后,引用《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升华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对知识的崇敬。•文章讲述的也是作为诗人、翻译家的作者的成长之路,这中间也包含了民族情怀。《上图书馆》的价值•1.世上有很多地方可以称之为宝库,比如图书馆;•2.有时候,需要一灯如豆下的苦读精神;•3.年轻时多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兴趣,长大了努力肩负责任。写作特点1.围绕中心,紧扣话题。作者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从中学阶段的“公书林”到大学阶段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再到留学期间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以及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其中包含着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时代的忧虑。写作特点2.借助光来烘托氛围和描摹心情。文章用光来烘托氛围与描摹心情,如清华图书馆台灯温情宁静的光,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觉得知识和情感的新世界“一片灿烂”。然而历史的巨变,让这一切都暗淡下来,“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作者的心情不言自明。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照明相当差”“一灯如豆”,暗弱的灯光照映着用链子锁住的古书,阴暗苦闷的画面,与作者当时一边心忧祖国战乱,一边忙于眼前繁重功课的压抑情绪互相映衬。随着考试顺利通过,北平又传来解放的喜讯,作者的心情重归明朗,从“一心苦读”到“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作者的心境也豁然开朗。写作特点3.富有韵味,充满文化气息。文章在开篇就引用名人名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讲述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时,无论是对读书场景的描摹,还是对图书馆环境的刻画,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读来沁人心脾。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赏析。“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进入到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明确知识的光,知识阅读让他感动,启发他思考走向一个未知的、开阔的、理性的新世界。王佐良在大二上学期参加全校英语演说比赛,获得第一名,演讲的题目是《文学能使生活美好》。大二美国刚出版的《乱世佳人》,借到此书后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读完。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赏析。明确①第6段,“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此处的细节描写,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无比珍视之情表现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②“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返回首页
X